华皖财经网欢迎您!
华皖财经网>教育>正文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以庄为名,其行必现

2019-09-07 14:55:42 来源: 阅读:1

众所周知,谥号是对过世之人的重点评价。

“谥,行之迹也”。“谥”字的原意,也代表了人一生的功名事迹。从得到谥号的那一刻起,其谥号所代表的意义,即象征此人在世时的一切所作所为。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春秋时代的诸侯们,他们的谥号有什么讲究吗?笔者就先以“庄”这个谥号,来进行分析。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以庄为名,其行必现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左传》里有十四位谥号为“庄”的诸侯,笔者认为,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三位,是最符合“庄”谥号解释的诸侯。

那么,笔者就来分析一下这三位极具代表性的国君,以及他们的共同点,并由此来探究他们获得“庄”的谥号,是否是合宜的。

三位谥号为“庄”诸侯的共同点

我们都知道,郑国、鲁国、楚国皆是影响春秋时期格局的大国,而且这三个国家,都有谥号为“庄”的国君。

在笔者看来,因为这三人的谥号相同,所以他们的行为也必然有共同点。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他们即位初期,皆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三人,均是在先君离世后直接继承了君位,而他们在即位时都遇到了不小的危机。

郑庄公要面对母亲和弟弟对君位的觊觎,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郑伯克段于鄢”。他面对二人昭然若揭的野心,不仅有无奈之心,也有难言之隐。

鲁庄公因自己的父亲鲁桓公被刺身亡而即位。我们都知道,凶手是他的母亲和舅舅。此时,鲁国人民心怀“弑君之恨”,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复仇,只能发发牢骚。试问,一国之君死于他国,人民又不敢作声,鲁国哪还有脸面可言?鲁庄公此时所面对的,是临近自己且国力强大的齐国,所以他无法追根究底,只能放任主谋逍遥法外。可见,他的选择实属无奈。

楚庄王一上任,楚国即发生“子仪之乱”。这件事情的主谋有两个人:子仪和公子燮。子仪作乱的原因,是秦国在“崤之战”中战败,他被派回楚国求成却谈崩了,无法交差;公子燮作乱的原因,是他要求做令尹,却没有成功。此二人借楚庄王初登王位的时机作乱,楚庄王甚至一度被二人挟持而无自救之力。由此,可以想象到楚庄王身不由己的窘境。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以庄为名,其行必现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庄王剧照

二、他们在位时,是其国最强盛的时期。

首先,我们来看看郑国。

周室衰微,郑庄公积极寻求发展新思路,他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并之实。由此可见,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卿士的身份,为自己和郑国谋求利益最大化。郑庄公时期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国。

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近二十年的内乱,原因就是郑庄公的子嗣们争夺继承权。内乱大大损耗了郑国的国力,而其他诸侯却趁机崛起,将郑国推向了没落的深渊。

楚国出兵伐郑,郑襄公不战而降。楚庄王大摇大摆地走进郑国皇宫,郑襄公竟然“肉袒牵羊”相迎,可见此时郑国国势之弱。

总而言之,郑庄公在位期间是郑国国力最强之时,即便与邻国偶有战争发生,却丝毫不影响郑国的声威。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鲁国。

鲁庄公即位时,自己的父亲被杀却无法讨回公道,可见当时的鲁国虽列于诸侯,但不可称之为“强盛”。

鲁庄公在位期间,碰巧赶上齐国内乱,他为了掌控局势而干涉了齐君的即位,引发了“乾时之战”和“长勺之战”。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战胜齐国,这对于鲁国而言,也算是到达了“强盛”的巅峰,在这段时期,鲁庄公维持住了齐、鲁两国的平衡。

鲁庄公过世后,贤臣出走,佞臣乱政,以致鲁国自此进入混乱时期。直到齐桓公立鲁庄公之子为鲁僖公,并且杀掉哀姜、驱逐庆父、送回季子之后,鲁国才得以存活。但长期掌握实权者,主要是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即所谓的“政在大夫”,这也证明了鲁国由此开始衰弱。

最后,我们来看看楚国。

楚庄王在位时重用孙叔敖,在内政和军事方面皆有所建树。他励精图治,在“邲之战”中一雪前耻,也正因此役的胜利,他一举奠定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此时,晋、楚两国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

楚庄王死后,楚共王即位,此时令尹子重独揽大权。楚共王在其后的“鄢陵之战”中被射中眼睛,而且在此战失败后,子重迫使主帅子反自杀谢罪,他也没有办法进行阻止,楚共王式微可见一斑。从楚共王死前要求被谥为“灵”或“历”,就可以看出,“鄢陵之战”令他愧疚一生。这个时期的楚国,国势开始走了下坡。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以庄为名,其行必现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三、他们在位时间都很长,且都功绩斐然。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三位君主,在位时间均超过二十年。若以功绩来进行评定,他们三位的功绩,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谥号为“庄”的诸侯,所以说,他们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这三位国君皆处于“礼法”逐渐崩溃的春秋时期,他们除了要守住先人的功绩外,还要伺机向外扩张。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还要以威胁其他的诸侯国的手段来彰显实力。对他们而言,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出征得胜”。

那么,“庄”这个字眼,就是他们一生的最好注解。

三人谥号为“庄”的原因

春秋时期诸侯薨后,须在安葬前取得与死者生前事迹相称的谥号。

笔者认为,郑庄公之所以谥号为“庄”,是因为他战胜敌人、克服乱象。正所谓,“胜敌志强曰庄”。

在位四十三年的郑庄公,参与了很多的战争,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鄢之战”和“繻葛之战”。郑庄公的一生,可以说成于此二战,也败于此二战。

通读春秋三传,就可以看出,其作者均认为“郑伯克段于鄢”这场战役,错在郑庄公。我们都知道,春秋初期晋国、卫国、郑国三国都发生过与此类似的内乱。而郑庄公却是三国中唯一面对手足相争,还能成功平定内乱的人。也就是说,正因郑庄公“克段”,才没有让郑国像另外两个国家一样被“颠覆”。

在“繻葛之战”中,郑庄公面对的是周天子的三国联军。周天子希望借此重挫郑庄公的锐气。然而,周天子不仅没有夺回权威,还大力地推了郑庄公一把。此战后,郑庄公成为春秋初期实至名归的第一霸主。

这两次战争让郑庄公备受争议。但如果以“胜敌志强曰庄”来看他的事迹,那么他谥号为“庄”,是受之无愧的。

郑庄公、鲁庄公、楚庄王:以庄为名,其行必现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笔者认为,更适合鲁庄公的“庄”字注释,似乎是“胜敌克乱”。

对于鲁庄公而言,他即位后所要面对的“头号敌人”,就是自己的亲人和强邻齐国。正因如此,才有了齐鲁“乾时之战”和“长勺之战”。

齐桓公刚上任没多久,鲁庄公就发起了“乾时之战”,却最终以惨败收场。此时鲁国国内的情况十分混乱,人民都处于恐惧的状态,因为他们知道齐国一定会反击。鲁庄公下定决心要在“长勺之战”中取胜,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最后的结果也正如鲁庄公所愿,鲁国借“长勺之战”取得了翻身的机会。从此,包括齐国在内的诸侯国,没有人敢对鲁国轻举妄动。由此可见,鲁庄公不仅“胜了敌”,还“克了乱”。那么,对他谥号的解读,也很清晰了,那就是——“胜敌克乱曰庄”。

笔者认为,楚庄王崇尚武力,所以“好勇致力曰庄”是对他最为妥当的评价。

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最为“壮大”,那么楚庄王的“庄”其实亦可改为“壮”。这样的解释既无损“庄”的释义,也可以彰显他对楚国所做的贡献。

楚国能够一跃成为霸主国,皆归功于楚庄王领导有方。他几乎年年出征,不仅增强了楚国的国力,也扩大了楚国的版图,可见其顶级的军事统筹能力。由“邲之战”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楚军由君主亲自率领,全军上下配合十分默契,正因如此,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大胜。所以说,楚庄王成为楚国最有威望与功绩的君主,其原因就是他“好勇致力”。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的。所以,“解读谥号”的做法,不仅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探索之窗”,也可以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表彰美、批评恶。

本文由【开卷谈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为企业推广,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仅提供参考,作为信息展示!

推荐阅读:叶紫网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华皖财经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老版地图|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华皖财经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wancj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