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皖财经网欢迎您!
华皖财经网>资讯>正文

佛山市南海区,以高品质固废治理解锁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2-08-08 16:55:03 来源: 阅读:-

破解垃圾围城问题的“南海经验”

      佛山市南海区(以下简称: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这个占地面积10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四百万的辖区,经济成就和经验模式赢得了全国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南海区主要生态环境指标位居省、市同类城区前列,人民对环境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四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二名。

      这一连串成果的背后,是南海区委区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高度融合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近年来,南海区在固废治理的探索和实践中,打造出破解垃圾围城问题的“南海经验”,与目前国家推行的“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和策略等高度一致。


“固废治理”的顶层设计——

前瞻规划,系统布局,统筹推进

      21世纪初,敢为人先的南海区早就已经意识到,固废治理问题将会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2002年,南海区建成了全国第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规模为400吨/日,是全国最早一批从填埋处理转型焚烧处理模式的县区。南海区目前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4500吨/日,实现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置。

      城市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是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探索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入手。从南海区固废治理的进程,可以看出南海区历届政府对于这个问题始终保持一贯的认识。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南海区全面规划从固废产生、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过程管理的模式:区政府辟出近500亩土地,集中规划建设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把生活垃圾、污泥、餐厨垃圾、危险废弃物等各类固废统一规划在园区内,并在全区统一规划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实行统一配置和调度,并向前端清扫保洁环节延伸统一管理,保证各类固体废物从收储运输到处理各环节的监管链条完整畅顺。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采取各类垃圾协同处置的方式,已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目前,产业园正在进行二次升级,在南海区寸金尺土的今天,区政府将再度划出近400亩土地,规划把建筑垃圾、厨余、园林垃圾、大件垃圾等进行集中处置。在二次升级规划中,除继续探索无害化处理外,产业园将把资源化利用作为重点,促使各种固体废弃物之间协同处置、能源互换和资源循环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推动区内固体废物治理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升级,打造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2.0版本。

      打破管理壁垒,把固废治理工作与各项专项规划相互融合起来、统筹推进,是固废治理顺利落地的保证。如针对各地利益链条复杂、难以推进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南海区把该专项工作与打造食品安全城市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多部门联动,打通产废、运输、执法、财政、宣传教育等环节,仅一年时间就实现区内3000多家餐厅和机关单位的餐厨垃圾收集处理,推动佛山市率先通过国家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验收。

      近年,南海区又率先探索“大市政”管理全链条体系,包括环卫保洁(垃圾分类、站场管理、道路清扫、河涌保洁)、园林绿化(公园管理、绿化管养)、市政管理(路灯管养、道路维护、设施管理)等项目的大整合,打破了碎片化管理、零散化分包、短期化经营等传统运营模式,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前端分类、中端清运、末端处置三大环节的有机统一,形成布局统一、指挥有力、调度有方的工作格局。


固废治理的精髓——

资源综合利用,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

      集中处理并非物理的堆砌,而是要深挖固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价值,产生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奇妙作用。这是南海区固废治理思路和体系的精髓所在。

      固废处理的产业园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产业园能源中心和处置中心,实现了产业园各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电能,为产业园各项目输送稳定、经济的能源;垃圾焚烧蒸汽余热可供于污泥干化、危废处理和餐厨垃圾提油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污泥厂和餐厨厂产生的臭气通过负压系统抽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内焚烧,既彻底解决臭气问题且有助燃烧,更大幅降低除臭系统的运行成本;餐厨处理后形成的沼渣、干化后的污泥与生活垃圾掺烧,不仅降低处置成本,还能产生能源效益。

      产业园内各项目不仅解决了南海区400万居民每日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解决了24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每日所产生的污泥,也可以满足60万居民日常生活用电的需求,而且通过园区协同处理和资源共享模式,实现处理后中水100%自用,每年回收利用蒸汽余热近12万吨,餐厨垃圾提炼可自用生物柴油超过1000吨,每年节约运营费用超过5000万元。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的“地球蓝朋友 南海环保科普馆”。

      这种将细分领域垃圾“齐聚一堂”并由同一企业运营的产业园模式,避免了因固废处置设施分散而增加选址难度和占用土地需求的问题,降低了南海区政府安评、稳评和监管的难度;同时产业园内协同处理、资源循环共享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最终污染物排放,提升了资源利用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这种模式实现了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被行业称为破解垃圾围城问题的“南海经验—瀚蓝模式”,为全国固废问题解决提供样本。

      而在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傅涛看来,产业园集约化发展形成的规模效应,除了有利于降低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还能够更好地提升环境服务的专业度,对老百姓的教育引导也会有一个相对集中、系统的呈现,可实现产业与政府、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201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对南海固废环保产业园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污泥、餐厨垃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于一体,形成收集、运输、处理闭环产业链条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要以佛山市为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成熟、可靠、环保、安全的固废危废处理技术路线。


固废治理的助推器——

以数字化手段促提质增效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海区最先在全国县级市中开始建立起多媒体信息网络,成立全国首个县区数据统筹局,均显示出南海区对信息化的重视。2018年,南海区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全面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汇聚了全区数十亿条数据,打造数字治理中枢和赋能平台。

      与人力思维相比,大数据考量的因素更加全面,将一定量的信息积累之后,再经过数据分析,就能为固废治理提供不同的视角,给予更多管理的可能性。尤其是系统性固废治理涉及的链条长、范围广,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各个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控,将极大地实现降本增效。

      南海区敏锐捕捉到数字化、信息化对固废治理的作用,推动瀚蓝与阿里云共同打造“‘无废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城市固废从分类、收运、处理全产业链管理,被评为广东省2020年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率先开发管理垃圾焚烧炉的AI,有效优化垃圾焚烧烟气的排放;“无废城市”数字大脑,提升城市环境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监管效率。


固废治理的源头减量——

绿色转型,源头减废

      城市固体废物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消费模式,解决问题需要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入手。

      南海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七大重点领域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传统产业的整治提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这一系列促进绿色转型的有效举措,奠定了南海区“十三五”期间环境质量节节攀升的重要基础,也为南海区未来实现“双碳”目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有后端处理设施的保障,南海区的垃圾分类开展更有“底气”。2017年,南海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的工作,抓牢“全程分类”这个关键,围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对每个环节提出定量定节点的任务目标,做到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

      按照大类垃圾分流、居民源头分类的工作思路协同推进,南海区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的大类垃圾实施独立收运处置,对居民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四分类,确保固体废物从源头减量。


固废治理的思维转变——

从“供给侧”改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温宗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联动和公众参与程度低,是“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较为突出的社会发展瓶颈。

      对此,南海区政府认为,要主动从“供给侧”改革:环境治理必须高质量发展,这是打造“硬实力”;同时,环保设施作为社会综合体,需要承载社会化功能,民众才是环保服务的最终感知方,政府要想人民所想,要在环保体验上下“绣花功夫”,让人民感受到环保是有温度的,并且让人民参与到环保中来,把反对者变成支持者、同盟军,这是打造“软实力”。“软硬”必须兼施。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刚起步时,垃圾焚烧厂的臭被认为是“不可避免”,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让垃圾焚烧厂“不臭”。本着对周边居民、环境负责的态度,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把厂区里的每一个臭气因子都梳理了一遍,做了100多项大大小小的技术改动,最后把400个产生臭气的点逐一攻破。比如将臭气用作焚烧炉的助燃,循环运作起来,既解决了臭气的问题,也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南海区的垃圾转运车,选用白色车身,因为脏了容易显现,倒逼企业必须精细管理,给公众良好的感受,也凸显南海区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又如南海区对固废处理设施引入去工业化设计,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充满艺术气息的厂房建筑和环保主题公园、设计理念新颖的环保科普馆,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在产业园与大学城相隔的“亲水河”中,甚至有白鹭栖息,环境优美得无法与垃圾处理厂联想起来。南海区把产业园打造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小镇、工业旅游景点,社会公众可以预约免费参观,每年都有来自国内甚至国外的上万人前来“打卡”交流。

      南海区对固废治理设施实行开放、透明化管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南海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全国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行业内最早实行“装、树、联”(装:垃圾焚烧企业依法安装自动监控设备;树:在便于群众查看的显著位置树立显示屏,公开实时监控数据;联:企业与环保部门联网,实时上传监控数据)的单位。

      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从民众对环境要求的角度解决问题,也刷新了南海区环境治理的创新力——坚持长期投入,站在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和发展的角度,不断升级环保设施技术与运营模式,确保高标准运营,将南海垃圾焚烧发电厂打造为全国最高运营水平的AAA级发电厂。这些“硬实力”“软实力”组合拳,成为固废处理设施和谐立足于社区的根基。

      通过“眼见为实”,提升了公众的信心,增强了公众对环保的感知和参与度。南海区固废处理破解邻避问题的经验,也被多家媒体关注。


固废治理的动能打造——

赋能环保产业

      傅涛认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政府发挥着引领作用,重点在于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固废行业具备专业化、标准化能力,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公众承担着环保的社会责任,是广泛的参与者。三大“驱动力”就位,“无废城市”建设才能运转起来。

      南海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BOT(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建、管理和经营基础设施)等特许经营模式,由瀚蓝提供固废处理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在南海区的服务经验锤炼,瀚蓝也培养了核心竞争力,瀚蓝固废处理业务拓展到全国15个省(自治区)、34个地级市,“南海经验”在多个城市复制。

      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模式没有先例,但南海区政府支持瀚蓝自主创新,并搭建创新平台,引进数字化解决方案,带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国际视野。2017年,作为政府引入环境托管服务的典型案例,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国家大型成就展。南海区政府在固废治理过程中的高瞻远瞩和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是推动“南海项目”成功的根本。

      除瀚蓝外,南海区政府把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给予大力扶持,打造了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为环保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政策扶持和发展平台,集聚区由此吸引了环保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企业,为南海区环境治理提供更多动能。

      对于监管问题,南海区率先引入市场化监督机制,第三方监管公司全年进驻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代表南海区政府对园区运营单位进行监督考核,区政府每年听取监管单位汇报,提出改进意见。


建设“无废城市”,南海区大有可为

      自2019年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起,“十三五”期间固废管理体系已经相对成熟,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整个行业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切入口、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引领,逐步建立了从源头减量、中端收运到末端处理的管理体系。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将在全国100个城市展开。作为政策驱动型行业,固废处理领域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无废城市”相关政策出台,固废处理领域有了更为明晰的产业发展路径。同时,经历高速发展后的环保行业,也进入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有专家认为,未来固废处理行业的增长点将主要集中在无害化与资源化两方面,并将细分为不同的领域,同时各领域之间的实践与目标需要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对固废处理项目协同化、资源利用效益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产业园模式正成为各地固废处理的主流。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推进固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之举。

      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2.0已经起航,南海区将探索创新更完善的固废治理模式,全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幸福之城建设,努力让改革发展、经济提速、环境治理等成果促进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企业推广,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仅提供参考,作为信息展示!

推荐阅读:叶紫网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华皖财经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XML地图| 网站地图TXT
免责声明:华皖财经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wancjw.cn, All rights reserved.